《唐学丛书》第一辑正式出版
作者: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 时间:2006-12-31 点击数:
由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何仁富教授主编的“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唐学丛书”于2006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唐学”即关于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之学。2000年唐君毅研究室刚成立时,何仁富教授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唐学”这一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创办了“唐学网”。2003年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成立后,决定在初期阶段将课题资助的重点放在唐学研究上,并逐步编辑出版“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经过几年的努力,“唐学”这一概念不仅逐步被学界接受,而且唐学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作为“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一的“唐学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成为必然之事了。
“唐学丛书”第一辑包括由近年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资助立项的主要成果,共5本著作,分别是由何仁富教授主编的《唐学论衡——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上下册共80万字),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马亚男专著《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研究》(20万字)、何仁富教授专著《唐君毅人文人生思想研究》(27.5万字)、北京大学王怡心博士专著《唐君毅形上学思想研究》(20万字)、何仁富教授编著《唐君毅爱情书简》(20万字)。
北京大学教授、四川籍著名学者、伦理学家周辅成教授,以96岁高龄为“唐学丛书”写了“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的总序。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军教授作为马亚男和王怡心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为两著分别写了序言。
“唐学丛书”第一辑各册目录如下:
《唐学论衡——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
一、生命垂范
吴 森:博大圆融 承先启后
刘国强:唐君毅先生之生命垂范
刘国强:略说唐君毅先生之不可及
何仁富: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
谭贤伟:唐君毅学术思想与宜宾故土文化
骆为荣:唐君毅家族何世入川辨识
二、人生体验
单 波:如何表现人生智慧
何仁富:论唐君毅哀乐相生的人生哲学
何仁富:唐君毅论超越人生之哀乐相生
何仁富:唐君毅之人生修养论
黄兆强:唐君毅先生及其爱情哲学析述
何仁富:唐君毅的情爱形而上学
何仁富:从一封情书看唐君毅先生的性情人生观
三、人文教化
蔡仁厚:唐君毅先生论中国节日与祠庙
梁景时: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刘国强:文化自觉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罗义俊:文化悲愿与传统护法:唐君毅先生对“保守”之价值厘定
杨自平:从道德理想主义看唐君毅新外王思想
霍韬晦: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理想及其现实的迫切性
杨永明:浅论唐君毅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杨永明:唐君毅与新亚教育
汪丽华:从谢廷光女士的德行看唐君毅性情教育的实现
刘国强:唐君毅论教育目的与教育意识
刘国强:当前人文价值的危机与唐君毅人文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此文尊作者意思取消)
刘国强:从人生之艰难、罪恶之根源说道德教育
刘国强:华人教育之优良传统与新民之路
刘国强:科学发展与人文价值之肯定
刘国强:读《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郑志明:从唐君毅《人生之体验》谈儒学的生命教育
郑志明:从唐君毅的《病里乾坤》谈儒学医疗
代发君:“花果飘零”文化心态下的寻道者
何仁富:唐君毅先生论读书和学问之道
赖功欧:论唐君毅的“人文宗教”观(此文与下四“哲学思想”重复,去掉)!!
张晚林: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
何仁富:钱穆、唐君毅释“诚明”之比较
陈学然:唐君毅对五四的诠释
四、哲学思想
杜保瑞:对唐君毅高举儒学的方法论反省
刘国强:唐君毅之哲學方法
彭 华: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关于方法论的讨论与比较
马亚男: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方法多元论
黄玉顺:唐君毅思想的现象学奠基
唐端正:唐君毅先生论儒佛之辨
陈学然:唐君毅对孔子仁学的诠释
蔡仁厚:二十世纪新儒家的大判教——以唐牟二先生为例
赖功欧:论唐君毅的“人文宗教”观
马少雄:佛教理论之归宿在指导修行——谈唐君毅先生对佛教精神之体认
李玉芳:唐君毅弃佛归儒之原因初探
梁瑞明:唐君毅先生的“心灵九境”及由“心灵九境”论说当今人类的危机及中国文化之提神向上——唐君毅著《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简介
廖俊裕:唐君毅判教理论的初步考察
廖俊裕:论唐君毅之客观境界
廖俊裕:论唐君毅之主观境界
刘国强:心灵九境与个体性原则
方世豪:唐君毅先生之自由观
刘国强:唐君毅的政治哲学
刘国强:唐君毅对天之存在的证明
刘国强:唐君毅先生之实在观
吴有能:人文精神与死亡的超越——唐君毅先生的死亡哲学
陆达成:唐君毅的死亡哲学
严家建:略述唐君毅先生的道德哲學
张波:唐君毅先生的人文主义科学观
王怡心:从《哲学概论》一书论唐君毅先生中期的形上学观
郭齐勇:论熊十力与唐君毅在刘蕺山“意”与“诚意”观上的讨论与分歧
黄汉光:唐君毅、牟宗三论道家哲学
林忆芝:唐牟孟子学比较
吴启超:唐君毅先生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
黄诗玉、骆凤文:论唐君毅先生之易经“大和原理”
李 杜:唐君毅先生与台湾儒学
赖贤宗:唐君毅早期哲学与德意志观念论
马亚男:唐君毅论休谟问题
《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研究》:
导论
第一节 唐君毅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现代中国知识论研究的文化背景
第三节 唐君毅知识论著述及知识论思想的学术价值
第一章 知识的分类和来源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
一、中西知识分类观比较
二、唐君毅的知识分类观
第二节 知识四来源说
一、经验论与理性论之争
二、理性论和经验论的融通
第二章 知识的构成
第一节 观念论与实在论之争
第二节 认识一元论
第三章 先验知识
第一节 哲学史上关于先验知识的讨论
第二节 唐君毅对先验知识的考察
第四章 经验知识
第一节 归纳原则的根据:理性和经验的运用
第二节 因果问题新解:事实的升起与消逝
第五章 知识的真假
第一节 怀疑主义与知识的确定性
第二节 真理四标准综合说
一、对符合说真理论的分析与批评
二、对自明说真理论的分析与批评
三、对融贯说真理论的分析与批评
四、对实用主义真理论的分析与批评
第六章 知识的价值
第一节 知识价值的历史考察及主要争论
第二节 唐君毅对知识价值的考察
第七章 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形而上学为主导的知识论与形而上学融合论
一、拒斥论
二、融合论
三、唐君毅的融合论
第二节 为形而上学所主宰的知识论
一、科哲关系的一般观点
二、科学离不开仁心的主宰
第三节 知识论对形而上学的工具性
一、语言的知识意义
二、对默的世界的追求
第四节 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的新实在论特征
一、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的新实在论特征表现
二、唐君毅的共相理论
附录一:唐君毅的哲学方法多元论
附录二:唐君毅学术编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唐君毅人文人生思想研究》:
第一篇 人文篇
1、儒家与中国“人文中心”的文化精神
一、人文及人文精神
二、先秦儒家与中国人文精神的起源和自觉
三、儒家与中国人文精神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形态
四、儒家精神之根本及其地位
2、中国文化精神的客观价值及其缺失
一、中国文化精神之不容否定
二、中国文化精神的客观价值
三、中国文化精神缺少撑开自己的十字架
四、中国文化精神既要“实现”也要“表现”
3、西方文化精神之于中国人的意义
一、“现代世界”的文化问题
二、西方文化精神起源的多元性
三、西方文化精神向外向上的超越性
四、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
五、西方文化精神之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4、中国人对接受西方文化的态度
一、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的偏执与功利
二、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的卑屈与羡慕
三、自作主宰地接受西方文化精神的气概
四、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样的西方思想
5、中西人文精神的会通
一、超越的客观的文化理想的确立
二、西方文化精神大本大原的理念的探寻
6、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
一、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的重建
二、中国纯粹文化精神的重建
三、中国文化精神未来创造的展望
第二篇 人生篇
7、人生的正面和负面
一、人生并不虚无:人生的正面
二、人生并不轻松:人生的负面
三、人生并不颓废:人生的超越面
8、现实人生之哀乐相生
一、生存过程中“沦为乞丐”之可能。
二、爱情之“天长地久有时尽”之可能
三、名位之危
9、超越人生之哀乐相生
一、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关涉与裂痕
二、天才之路的疯狂与圣贤之道的泥泞
三、哀乐相生与超越人生
10、人生十境界
一、人生纵向四境:如何成就一个凡人
二、人生过渡一境:如何从凡走向非凡
三、人生横向五境:如何成就非凡
11、人生修养论
一、发心立志:超拔流俗与合己于世
二、淡泊毁誉:超拔流俗与确立自信
三、生命涤荡:心灵开发与心灵凝聚
四、转妄归真:诚信言行与回归真实
五、邪正枉直:人生颠倒与人生复位
12、人生性情与性情人生
一、两重世界中之人
二、人生之终极目的及人心之扩充与相通之实现
三、男女之爱的意义及精神人格之实现
四、个人理想之高远及实现之艰难
五、理想之实现及人间至情至爱的典范
13、情爱形而上学
一、关于《爱情之福音》及其作者
二、爱情的形上本质:爱情中的灵与肉
三、爱情的形上转化:爱情中的源与流
第三篇 儒家篇
14、儒家的事业是什么
一、唐君毅与儒家事业的反思
二、作为宗教信仰的儒家事业
三、作为哲学智慧的儒家事业
四、作为道德实践的儒家事业
15、儒家事业可能的现代承担者
一、儒家事业之根本及其可能承担者
二、政治家与儒家事业
三、教育家与儒家事业
四、新闻文化人与儒家事业
五、传道者与儒家事业
六、儒家事业的担当精神
16、儒家“三祭”的宗教价值
一、儒家“三祭”的缘起及宗教特性的争论
二、唐君毅对儒家“三祭”宗教性的思考路径
三、儒家“三祭”中的祈求与报恩精神
四、儒家“三祭”中的有限与无限精神
五、儒家“三祭”中的现实与超越精神
17、儒家“三祭”宗教精神的形上意义
一、不依人的需要而立的返本报本的纯粹精神
二、融创造与保存为一体的天地合德的绝对精神
三、不信人有原始罪恶的隐恶扬善的超越精神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及儒家“三祭”之礼恢复的意义
第四篇 散论篇
18、钱穆、唐君毅对新亚校训“诚明”的释义
一、钱穆、唐君毅与新亚书院之教育理想的确立
二、钱穆对“诚明”之释义
三、唐君毅对“诚明”之释义
四、余论
19、唐君毅先生论读书和学问之道
一、论读书之道与路
二、论读书之难与易
三、论学问之阶与段
四、论学问之方与法
20、唐君毅先生的生平与生命
一、家事生平
二、生命垂范
21、唐君毅先生的著作与学问
一、人生体验
二、文化承续
三、思想创造
《唐君毅形上学思想研究》:
导 言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形上学在唐君毅哲学中的地位4
三、唐君毅形上学的意义6
四、研究方法、步骤与创新12
第一章 道德自我的确立15
第一节彷徨与追寻15
一、从心物二元论到进化论15
二、唯心论转向18
第二节道德人生道德自我的出发点20
一、道德自我的发生原因20
二、道德生活的内涵24
三、道德生活之可能27
第三节心之本体道德自我之根源28
一、心之本体的证明29
二、心之本体的本质31
三、心之本体的表现32
第四节道德自我之进路35
一、人的宇宙是精神实在35
二、个体人格之超升36
第五节道德自我之建立与孟子的性善论38
第二章 道德自我的展开――人文世界之化成47
第一节文化与道德自我47
一、文化的内涵47
二、文化与道德自我49
三、文化的性质与类型50
第二节纯粹文化与道德理性51
一、哲学、科学与道德理性52
二、艺术与文学55
三、宗教与道德57
第三节社会文化与道德理性62
一、家庭道德62
二、经济意识65
三、政治与道德理性67
四、体育、军事、法律与教育73
第三章 心灵九境76
第一节感通之境76
一、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76
二、感通的认识论78
三、感通、无蔽与敞开81
第二节客观境83
一、经验之我与超越之我84
二、依类成化与知类通达86
三、因化果生与乾坤之道88
第三节主观境90
一、感摄与感通90
二、意义与观照92
三、德行94
第四节超主客观境97
一、神界98
二、我法二空与众生普度99
三、天德流行与尽性立命101
第四章 对唐君毅形上学之省察105
第一节唐君毅的形上学观105
一、形而上学问题105
二、辩证发展观107
三、天人合德、生生变易与心性论108
四、外向到内求与系统思维110
第二节唐君毅的形上学体系之特色111
一、辨证发展111
二、形上学与知识论之融合116
三、心灵的升进与多维向度118
四、形上学建构方法120
第三节唐君毅形上学对中西哲学的继承和超越122
一、对德性之知与知识之知之关系与辨别122
二、以“我注六经”方式解释传统哲学127
三、理性主义之归趋129
第四节唐君毅形上学的意义与缺失135
一、意义135
二、缺失137
参考文献141
一、唐君毅本人著作141
二、关于唐君毅的研究著作142
三、关于唐君毅的研究论文143
四、其他参考文献146
后记149
《唐君毅爱情书简》:
编者前言 何仁富
写给幽冥世界之唐君毅的爱情书 谢廷光
唐君毅情书选
第一信 哲学家的自我介绍
第二信 责任与自由相煎的痛苦
第三信 哲学家的反省与情爱信心的建立
第四信 无私的智慧与无私的同情
第五信 性情人生与爱情理想
第六信 一切生物中只有人真知向善
第七信 你成了我唯一的对象
第八信 男女之爱在使人革新人格
第九信 爱的神秘与天定因缘
第十信 哲学家的志向、抱负与性情修养
第十一信 爱情中的尊与卑、情与理
第十二信 哲学、宗教、人类爱
第十三信 哲学家的仁柔与感通
第十四信 为恋人开列的阅读书目
第十五信 名位心与社会责任
第十六信 现实婚姻诱发的困惑
第十七信 哲学家是智慧的情人
第十八信 男女之爱当隶属于更高理想
第十九信 如何处理家庭事务
第二十信 爱情与事业的自觉统一
第二一信 哲学家之爱的浪漫
第二二信 哲学家所感之内心痛苦
第二三信 真善美幻灭之深层苦痛
第二四信 思念之苦及上帝的本质
第二五信 思念的煎熬
第二六信 自觉的宽恕
第二七信 孤独寂寞之苦
第二八信 爱承载全部生命
第二九信 伟大的梦解救一切
第三十信 哲学家情感心里的反省
第三一信 为恋人作的纪事诗
第三二信 神只是更深更高的自我
第三三信 人当以尽责任为人生更本观念
第三四信 童心与宇宙本体最接近
第三五信 爱情中的男女之别
从一封情书看唐君毅的性情人生观 何仁富
谢廷光女士的德行和唐君毅的性情教育 汪丽华
柏溪随笔 唐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