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当代儒学与巴蜀学派”专栏刊文介绍

作者: 时间:2019-12-31 点击数:

我中心与《宜宾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当代蜀学与巴蜀学派”专栏已开办多年,反响良好。该栏目由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永明(宜宾学院教授,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凡有该专栏出现,均刊有《主持人语》,以对所刊文章作一点评。2019年《宜宾学院学报》第4期、第8期、第11期设有该专栏,共刊登文章9篇,现将这三期所收录于该专栏的文章作一介绍,并附上《主持人语》。

 

一、《宜宾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当代蜀学与巴蜀学派”专栏收录文章三篇:第一篇为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的《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望》,第二篇为兰州财经大学陈张林副教授的《家庭是形式——唐君毅家庭哲学思想》,第三篇为南华大学廖俊毅副教授的《合一到太一——唐君毅的爱情婚姻理论》。

《主持人语》(韩星、杨永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经历了一阳来复,又走上了复兴。韩星教授《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望》对大陆新儒学四十年发展作了回顾与展望。论文从宏观上把四十年儒学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重评孔子、儒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是一阳来复,儒学重光;21世纪以来是和而不同,多彩纷呈。在第三个阶段他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儒学界多种多样儒学观的代表性的观点,从已故的老一辈先生,到正在活跃的后起之秀,从学院派到民间书院,尽可能全面地给予展示。最后,期待经过百花齐放的春天,迎来硕果累累的金秋。

传统儒家重视家庭,《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庭作为链接个人与社会的基础单位,对家庭的经济、伦理功能多有论述,但罕言家庭哲学。陈张林教授《家庭是形式——唐君毅家庭哲学思想》一文对唐君毅先生的家庭哲学思想做了详尽梳理,指出唐先生立足于家庭日常生活的精神性、道德性来构建其家庭哲学,家庭并不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那样是一个社会的细胞,一个组织,而是规范性本能的形式。进一步探讨了家庭道德的三大内容及其形上根据:夫妇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规范它们的道德分别是坚贞、孝慈、友敬,并强调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本是一体之顺展。论文还引用了近代以来学界对家庭的批判、解构以及当代学人对家庭的重视,通过比较说明唐君毅先生最突出的贡献是以超越的道德理性、道德自我为基线,纵贯地论证、肯认了家庭之当然性及家庭道德之必然性。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振家庭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台湾是当代新儒家的重镇,其理论可以归结为返本开新。廖俊裕教授的《合一到太一——唐君毅的爱情婚姻理论》针对台湾当下社会婚姻家庭危机,选取了时代要面对和处理的课题:如何开创儒家新的有经有权的婚姻理论(例如伴侣家庭、同性婚姻等议题)。论文以唐君毅先生的爱情婚姻理论为研究对象,由大到小,由总而分,展开其爱情婚姻理论的思想逻辑。该文以“精神必然表现原则”为总纲,揭示爱情的真谛是合一以达太一;婚姻是男女之爱凝注成的形式。就俗谚“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提出了以“敬”来化解之道;就多样的婚姻论证了一瓢即是三千乃一夫一妻的合理性;就离婚问题提出了夫妇关系以永续为常道,离异为不得已之变道。总之,文章涉及爱情婚姻问题的不同面向,从哲学高度,就精神意义进行阐发,表明有经世之学的儒学可以呼应时代婚姻问题,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

 

二、《宜宾学院学报》2019年第8期“当代蜀学与巴蜀学派”专栏收录文章三篇:第一篇为上海师范大学陈勇教授的《钱穆与唐君毅》,第二篇为长江师范学院周恩荣博士、付娟娟硕士的《同归殊途: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之比较与启示——以萧萐父和现代新儒家为核心》,第三篇为台湾“中央大学”李慧琪博士的《唐君毅对罗近溪思想的诠释》。

《主持人语》(韩星、杨永明):

陈勇教授的《钱穆与唐君毅》一文并不是对钱穆和唐君毅两位国学大师的全面比较,而是选取二人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一段史实展开叙述。在新亚书院创办和发展过程中,二人抱着共同的理念,确立和奠定了新亚的文化理想和教育理想,在学校规模和经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还面向社会开设新亚文化讲座,在香港这个文化沙漠创建了一个弘扬中国文化的道场,为香港的人文教育和儒学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亚后期,两人在学术观点和思想倾向等方面出现分歧,加上在新亚加入中大过程中与中大当局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导致二人由精诚合作到分道扬镳,成为港台新儒学复兴运动一件憾事。这段史实对于我们大陆大学教育改革和书院复兴、儒学复兴很具有现实意义。

《同归殊途: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之比较与启示——以萧萐父和现代新儒家为核心》一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视角比较大陆著名学者萧萐父和海外现代新儒家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探索。作为王船山研究大家,萧先生学术追求的根本是借掘发以船山哲学为核心的中国哲学早期启蒙的现代价值,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这与现代新儒家经“返本开新”焕发中国文化的生命活力,使其在新的时代担负起新的使命,可谓殊途同归。论文通过比较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具体途径的不同看法,反思其中的异同及其根据,可以使学界继续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研究,使大陆哲学界与海外新儒家合流,促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学界一般认为现代新儒家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们对宋明理学的诠释成为题目各自构建自己思想体系的主要资源。

《唐君毅对罗近溪思想的诠释》一文在前贤研究罗近溪的基础上,更细致地梳理唐君毅先生对近溪思想的理解与判断,抓住“即生即身言仁”和“复以自知”两条线索,分别考察近溪本体论着重生生不已的创生义与平铺遍在之当下义,工夫论强调先悟本体,从日用平常中指点,并从“破光景”与“敬畏奉持”两方面来避免流弊。还考察近溪如何融贯明道、阳明、心斋等说,比较了近溪与龙溪异同,强调良知即仁,使知仁并重之意,比较了唐、牟两先生对于近溪宗旨的研究角度和诠释方向之不同,深化拓展了现代新儒家和宋明理学的研究。

 

三、《宜宾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当代蜀学与巴蜀学派”专栏收录文章三篇:第一篇为台湾“中央大学”刘毅鸣博士的《唐君毅先生对“仁”的诠释》,第二篇为台湾吴凤科技大学王雪卿副教授的《唐君毅的“朱子学”——以“心”概念的理解为核心》,第三篇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李玮皓的《论唐君毅诠释视域下王阳明思想的治疗学向度》。

《主持人语》(韩星、杨永明):

儒家“仁学”研究是当今学界一个热点,在儒学史上已经有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仁学传承发展,援西入儒,进行创造性诠释。学界认为新儒家学者当中,牟宗三先生是智者型,唐君毅先生是仁者型,徐复观先生是勇者型。“仁”不仅是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唐先生为学的起点及一生致力探讨的学问重点。《唐君毅先生对“仁”的诠释》一文抓住唐君毅为学做人的重点,在吸收消化西方哲学之后,对儒家仁道作出创造性诠释,从“仁”有“人我合一的原始心境”和“人我分化之后,自觉地求表现”这两层意义概括了唐君毅先生对“仁”的诠释理路和思想内涵,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仁心是一切价值的根源,也是道德实践乃至各种文化活动的依据与终极归宿,对于我们深化仁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港台新儒家接着宋明理学讲,对朱子学都有深入研究。其代表人物唐君毅、牟宗三都有各自独到的阐发,但牟先生的诠释最为经典、影响最大,而唐先生则相形之下较少受到关注。王雪卿副教授的《唐君毅的朱子学》一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缺憾,以“心”概念的理解为核心,对唐先生的朱子学研究进行了挖掘,指出就整体而言,唐先生秉持工夫论一系说立场,重视圆融调会的理路,对朱子评价与牟先生颇有不同。论文认为唐君毅先生对朱子“心”的诠释有前后期的变化,前期认为心属气,后期更重视心具理,通过对“心为气之灵”说再诠释,进而提出朱子也有“本心”涵义。这一结论有助于补充“本心”与“气心”两个面向的不一致,它们实际上未尝相离而同为一体。

海内外很多学者对儒家义理中蕴含的“治疗意义”多有阐发,唐君毅先生在研究儒学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论唐君毅诠释视域下王阳明思想的治疗学向度》一文以唐先生圆融无碍义理为依据,诠释阳明义理中“万物一体”的治疗义蕴及其实践和境界,试图恢复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有的一体感,实现真诚而体贴感通,达到安顿自我身心,以追求自我生命意义价值,回归生命人性根源,借以解决今人生命因文化失本造成的无意义感、危机感,人生异化的困顿,进一步做到挺立自我,及物润物。论文从唐君毅诠释王阳明思想的视角,抓住阳明的主体思想,结合现代人的生命和文化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再诠释,以体现儒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终极关怀。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邮编:644000;邮箱:sxj629@163.com;电话:0831- 3706971

Copyright© 2019 Powered by Yibinu.cn,四川宜宾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