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儒学论坛在宜宾学院成功举办
作者: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 时间:2013-05-27 点击数:
2013年5月23~24日,由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儒学论坛在我校硕勋楼105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的开幕式由中心主任杨永明教授主持,副校长王藩侯教授致欢迎词。来自两岸三地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的重构”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会议期间还特别召开座谈会讨论了电视纪录片《唐君毅》拍摄构想及应注意的问题和简体新版《唐君毅全集》的编辑体例与出版发行问题。另外,会议结束之后部分学者们还参加了“宜宾学院第六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活动。
本次儒学论坛经过两天紧张的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导致中国哲学主体意识不断模糊,以至于逐渐丧失自觉反省的能力,这与今日社会人们普遍精神失落和道德淡漠有着莫大的关系。为重建中国哲学主体意识,现代新儒家如唐君毅、牟宗三和冯友兰等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但是另一方面,对中国现代哲学的主体意识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征或核心内涵,与会学者们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来自北京大学的胡军教授认为西方的理性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当代文化主体意识的基石,因为系统化的知识理论和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台湾东吴大学的黄兆强教授则认为寻求精神自由的道家所阐发的艺术主体性正是中国目前所欠缺的。他们的观点虽然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共鸣和热议,但是以儒家的道德意识为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或核心内涵,则获得了与会大多数学者的一致赞同,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刘国强教授、上海大学的陈勇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陈学然博士、浙江传媒学院的何仁富教授和西北政法大学的李明博士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儒家传统观念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仁德或礼教成为中国现代哲学主体意识的可能性,以及新儒家学者对此问题的思考和创见等问题,并都力图把儒家的核心观念和解释框架建构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主体内容。另外,中南民族大学的孙卫华博士、西藏民族学院的崔海亮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的刘开军博士、许昌学院的巴文泽博士和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的吴龙灿博士等,他们以黄宗羲、刘沅、廖平等为例,从对明清时期学术发展的分析上,探讨了传统与现代思想的交织过程对中国哲学主体意识问题的影响。
最后,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邵明博士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的总结性评析,论述了在中国现代哲学主体意识重构问题上可能存在的理论困难,认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给出一个拘泥于某种理念的答案,而应该像我们对待人与自然的理解一样,置于一个面向未来和未知世界的、无限开放的经验历程或意义世界中去加以把握,在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中提高我们民族文化生命的意义赋予能力,并扩大和丰富其意义空间。
宜宾学院学报编辑部全程关注本次会议,在会议结束前,学报常务副主编冷满冰教授特地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学报自2010年开办“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及已发专栏文章的反响,期盼与会者大力支持该专栏,力争使该专栏成为我们学报的一个名栏。
会议结束之后,与会学者对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儒学论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会议质量逐年都有显著的提高。学者们期待着在明年第四届儒学论坛上再相会,以就大家所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继续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