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生雄:我校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凌生雄 时间:2007-07-05 点击数:

我校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凌生雄

宜宾市翠屏区宗场乡初级中学校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经过历史的检验、扬弃和熔炼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反映个人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它以爱国爱民的思想为主线,倡导仁义守信、勤奋检朴、廉洁奉公、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敬业尽责、严已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求索创新等精神和品格,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作为深植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它培育了历代无数的仁人志士,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无数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正是这种美德铸成了我们的民族魂、英雄胆,造就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大国,凝聚了数千年来的中华儿女的心,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今天,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驾驭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我们事业成功、民族兴旺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新一代的民族栋梁应该是既能吸取全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中华民族一代传人。然而,美德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小教育、熏陶、积累养成的过程。而如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的道德倾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已、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自我为中心、弄虚作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非常大。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堵",即用"守则"、"规范"、纪律去规定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对越规者处之以罚。而另一种方法就是"导",用正确的观念、标准去教育、引导学生正面发展。而可以用作"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遗产,是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遗产、这些传统美德,对培育青少年基本人格的形成和情感的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仍然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精神资源,尤其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基础。积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对学校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校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但是较多的仍然处在一般号召的层面,还没有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使其名正言顺地进入学校的"体内循环"。对于究竟应该如何构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新体系,进行哪些德目进行教育,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等问题,我校有一定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传统美德传承之路。

内容上,我校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伦理体系和新道德文化。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富时代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形式上,我校注重陶冶,注重情感,注重实践,以提高教育效果。传统美德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在体验,例如通过诵读有关古代经典、诗词歌赋、格言名句、仁人志士的故事,将印象深刻的部分抄录下来,进而按照明白的道理去做、去实践,并将实践之后的体验或悟出的道理写成札记,最后通过自身、同学、家长、邻居、老师的相互评价,使其收获得以升华和巩固,达到"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的教育效果。

资源上,我校充分开发利用传统节日和传统礼仪的教育资源。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集中进行历史、文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方法上,我校引导学生学会"修身"与"自律"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以"修身"为本的思想、"自省、慎独"的精神,在学生中尤其值得提倡。要把"知行统一","见贤思齐之,见不贤则内省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积小善,成大德"等道德自我完善的箴言,经过现代转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授给学生,变成他们的人生座右铭,不断提高他们修身和自律水平,成为终身践行的准则。

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的精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在当今社会大变革的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意义。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要本着"正确理解,身体力行"的原则,让传统美德在每一位同学身上发扬光大,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和灵魂。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邮编:644000;邮箱:sxj629@163.com;电话:0831- 3706971

Copyright© 2019 Powered by Yibinu.cn,四川宜宾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