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义: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浅议

作者:林晓义 时间:2007-07-04 点击数:

古叙中学 林晓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近些年来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一些中、小学生比吃比穿、贪图享乐;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临下,且日趋低龄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

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笔者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美的教育,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小学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二、加强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有着优美、浓郁文化氛围和深厚历史韵味的校园环境会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不少学校,非常注意学校的文化建设。如中江县清凉中学,地处农业大县中江,普普通通,生源大多是农民子弟、留守学生。它的硬件设施非常一般,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很简陋。学校多数教师学历并不高,但其教学业绩却在全县名列前茅,因质量优异受到全县教育系统乃至县委、县政府的关注,被誉为“清凉现象”而在全县推广。这个学校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走进校园,墙壁四处写着名人名言、诗词警句,这些文字都不是印刷品,而是教师的手书,整个学校体现出了浓浓的文化意味。校长好诗词,爱古典文化,只要看到学校墙壁有空余的地方,就和学校书法家商量写一些书法作品,日久天长,一所学校内在之气逐渐形成。“好的学校是‘熏’出来的,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自动成长,古典诗词或多或少对教师、学生都有些影响”。正是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学校人际关系和谐,教职员工淡漠名利,精神生活充实而健康,教师工作勤奋,学生刻苦努力,才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受到熏陶、受到教育,从而不追风逐月,不被世风所累,甘于清贫,淡漠名利,恬静怡然地投入到学校工作中,才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由于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学校的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是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国旗下讲话、进行植树造林、当一次义务交通员、参加义务劳动、慰问孤寡老人、开展春秋季学校运动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向灾区捐款等等,同时要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明辨是非,树立美德。


四、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和配合,目标要一致,观点要统一,以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就家庭而言,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个宝,娇生惯养。而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要求的东西在家里则可能办不到,如学校教育学生要积极参加劳动,搞班级卫生,但回到家里学生则可能是小少爷、小公主,一事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校教育孩子要谦让,但家长则教育孩子要敢于“竞争”,上公共汽车要眼明脚快,抢占有利座位;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摩擦吃了点亏,家长常常是教育孩子要“雄起”;学校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者,但公共汽车上看到的往往是“小皇帝”坐在座位上,而老态龙钟的爷爷奶奶提着书包则站在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使学校的教育成果不说荡然无存,但效果肯定大受影响,学生的良好行为肯定难以巩固和加强。从社会角度来讲,目前的社会风气也极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电影、电视、网络中无一不充斥各种暴力、色情、权利之上、金钱之上、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的影视片及各类刺激性的游戏,这些东西严重地混淆了学生的视听,污染了学生的大脑,让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控力的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此,必须净化社会风气,还青少年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不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发扬,就只是一句空话。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各方面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才有利于养成,才会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邮编:644000;邮箱:sxj629@163.com;电话:0831- 3706971

Copyright© 2019 Powered by Yibinu.cn,四川宜宾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